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一直占了60%以上的份額,在將來一段時間里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但近年來,我國煤炭產業一直被礦難籠罩,安全生產成為煤礦的突出問題,并影響產能的提高。記者在江西采訪發現,煤炭人才緊缺是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技術人才多年流失,缺乏補充,各地煤礦人力資源青黃不接,正處于"斷檔"狀態。這制約了煤炭產能提高,還嚴重影響煤礦安全生產,使煤礦陷入"擴產-事故-減產"的怪圈,成為解決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的一個"瓶頸"。有識之士甚至發出了"將來誰為我們挖煤"的拷問。
礦難頻發閃現煤炭人才匱乏積弊
![]() |
煤礦安全監察下井監察前,都要仔細查看礦井圖紙資料,圖為監察員們正與萍鄉躍進煤礦的負責人和技術人員在研究礦井生產系統。 |
![]() |
圖為參加江西省政府督察組的有關人員在萍鄉市轄區的偏僻山區冒雨檢查是否存在非法生產煤礦的情況。 |
--2004年6月安福縣大陂煤礦發生透水事故,事故前有明顯透水征兆,及時撤退完全可以避免傷亡,但井下礦工由于不識危險,仍然繼續作業,最后導致5人死亡;
--上饒縣雙發煤礦發生瓦斯爆炸造成8人死亡,事故調查發現井下6個采掘工作面總風量只有300方,根本無法形成循環風,如果有技術員,根本不至于此;
--上栗縣平安煤礦7月發生近10年來江西最大一起頂板事故,事故原因竟是請來的農民"窯師"胡亂指揮,在盲洞上再打盲洞,大面積空頂作業,塌方造成5人死亡……
賀愛民說,大部分煤礦事故都與井下沒有專職技術員、礦工不懂安全規程違規操作有關。煤礦人才緊缺直接導致安全生產無人落實。他說,煤礦采區技術員在處理突發事件、確保井下安全生產中不可忽缺,以前每個采區一般有2-3名技術員,但現在很多煤礦采區沒有了技術員,僅有幾個懂安全、通風和機電的,都集中到生產科去了。
賀愛民感嘆,沒有專業的技術員,生產方案拿不出來,安全措施制定不了,制定了也落實不下去,有重大危險源無法識別,有效的安全裝置不會使用,很多不該發生的事故就發生了。2004年,江西加大了安全生產投入,全省800多個煤礦都裝上了"瓦斯報警斷電儀"。這本來可以有效減少瓦斯爆炸事故,可是由于沒有技術人員及時調試,全省有2/3的煤礦沒有堅持使用,"裝了白裝"。
煤礦人才緊缺還造成產能難以提高。萍鄉礦業集團生產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基層礦井沒有技術員,很多原來由技術員把關的采掘方案都交給了總工程師,不少工程由于人手緊缺,造成采掘接替脫節不得不中途停工。萍礦機電處主任工程師易啟明說,萍礦下屬白源煤礦最近要更換立井鋼軌罐道,機電安裝公司由于人手緊,不敢接單,最后迫于"行政命令"答應了,但所花時間比該公司初裝時多了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