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西上饒縣的一次農民工招聘會說起 |
日期:2005-03-04 | 來源:農民日報 | 作者:謝紅斌 |
今年2月初,在江西上饒縣勞動就業部門主辦的農民工招聘會上,縣內不少抱有老觀念的用人單位,認為農民工找活兒還是“僧多粥少”,招工是件最容易的事。不料想,最后落了個“滿眼農民工,就是無人來上門”的結局。這是為什么? 6天招聘會,實招不足百近年來,為了發展縣域經濟,上饒縣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發展工業,振興農業,興辦各業,大批農民洗腳進城去掙錢。在這支聲勢浩大的隊伍中,人們發現,現如今農民工擇業的意向竟然是棄近求遠。有資料表明,在大量農民工涌上勞務市場的今天,卻有近50%的企業招不到工,特別是縣市以下企業。 據統計,上饒縣外出務工農民77798人。其中在省外的農民工達73000人,在本縣企業內務工農民只有4798人。目前,縣內企業需要農民工7334人,還缺2536人。盡管縣勞動就業部 門千方百計采用各種優惠政策,在用工單位和農民工中間架橋鋪路,縣內企業還是遠遠招不到工。縣城較大的一丹插件有限公司招工兩個月,至今尚缺農民工600余人,全縣96家規模 企業,有近半數的企業存在招工難問題。2月2日至6日,上饒縣在旭日廣場舉辦了大型農民工招聘會,縣內2245個農民工崗位,招聘6天,實招不到100人。而省外6484個農民工崗位,基本滿招。 人是百業振興之本,經濟發展之源。企業招不到工,縣域經濟發展、工業企業振興令人擔憂! 工資少、待遇低是主因俗語說:“遠處一塊金不如近處一塊鐵。”在家門口干活,自己方便,企業方便,一舉兩得,農民工為何反而舍近求遠? 2月17日,筆者在上饒縣楓嶺頭鎮下坂村采訪,一位在浙江慈溪打工的農民劉秋蓮道出了原因:她是春節前回家過年的農民工,上有年邁的公公,下有一對子女讀書。為了照顧他們,劉秋蓮今年準備在縣內找份工作。于是她到縣城幾家同行的企業咨詢,用工單位急需要人,但每月工資只有500元。她說:“我在省外打工,包吃包住,每月工資1000元,在本地打工,月工資只有一半,一年少收入6000余元,劃不來,我寧愿到浙江做事!” 在采訪中,筆者發現,像劉秋蓮這樣在同工種、同勞動條件下,工資相差一半的農民工不知其數。上饒縣就業局副局長呂小春介紹:同等工種的普工,在上饒平均月工資在500元左右,而在省外,月工資平均在700元以上,平均高出當地200元,而且交通、住宿、娛樂設施等條件,當地遠遠不如外省。 除了工資少,待遇低這個主要原因外,還有四個其它因素,也是導致農民棄近求遠的重要原因。 一是有些企業實行兩班制,每班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有些企業常年不讓農民工休假一天。勞動強度大,環境差,勞動時間長,又得不到加班工資,既侵犯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又影響了農民工的身體健康。二是有些企業管理不規范,措施不到位,服務沒跟上。上下班無車接送,病傷無人過問,家庭生活不關心,對農民工處罰過重,甚至持歧視態度。三是養老保險不完善。據調查,目前企業為農民工買養老保險的不到10%,農民工后顧憂心忡忡。四是有些企業沒有兌現承諾,失信于民。該給的獎金、福利,一扣再扣,甚至不發,規定的勞保用品也不發全,到期的工資一拖再拖,造成了農民工對企業的失信心理。 要想留住“客”,實力要先行 現在的農民工最講現實:哪里工資高,待遇好,就到哪里去干。然而,目前縣域的企業,極大部分是新落戶開張企業,有的產銷尚未形成良性循環,有的管理未到位,效益不顯,實力不強,這給企業招工設下了許多障礙。要想留住“客”,實力要先行。2月14日,一位姓李的農民工對筆者說:“我求職找‘婆家’,主要看他的經濟實力。用人單位經濟效益高,工作有依靠,干得開心收入高,這就是我們的盼望。”不錯,一個企業經濟效益好,員工工資高,待遇好,這個企業就有強大的吸引力,大批優秀人才就能招得進,留得住。 所以,合理報酬是扭轉農民工擇業棄近求遠、解決企業用工荒的首要對策。作為企業必須規范用工行為,要嚴格執行勞動法規和用工政策,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讓農民工有一個安全感。企業的管理要人性化,注意改善農民工生活設施,兌現承諾,取信于民。上饒華怡服裝有限公司把農民工當成企業主人,無論大小事,處處關懷。凡是在廠做工的夫婦農民工,企業專門為其安排房間,讓他們單獨居住生活,就像在自家生活一樣,因而受到農民工的好評。 作為政府和勞動執法部門更要加大勞動監察力度,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勞動規章制度,經常督查,促進勞動法規在企業的落實,從而積極為農民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務工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