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業,出入高級場所,滿目衣香鬢影,接觸不同思想,展示自身才華,而且最主要的是,日薪可能達5000元人民幣。這樣的職業,是不是優雅豐厚得讓人擠破頭?
龐大的市場擺在那,能上陣的卻寥寥。目前把整個廣東省翻個遍,你能找出來的同聲傳譯人才僅僅20位左右,其中廣外大有12位。所以遇上特別大型的國際會議,廣東只好去外地“借”人。這種狀況在未來幾年可能得到改善。今年5月,廣外大成立了高級翻譯學院,擁有了華南地區唯一一個同聲傳譯人才基地。9月,廣東就要開始培養同聲傳譯人才之旅了,廣外大校長徐真華教授和高級翻譯學院院長、曾連續4次擔任國際咨詢會同聲傳譯的仲偉合,近日接受了本報的采訪。
“魔鬼”訓練挑戰腦力體力極限
一個是全球稀缺人才且培養難度極大,一個是白手起家的學院,能“生產”出日入5000元的人才嗎?
對此問題,仲偉合采取了“迂回戰術”。他說,同聲傳譯人才之所以培養難度大,是因對人才的各種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你想想翻譯時要緊跟說者的思維節奏,兩者相隔時間不能超過10秒鐘,耳朵聽到口就要立刻翻譯出來,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反應能力?這一點是很多學外語的人無法達到的。
已歷經數次同傳大戰的仲偉合是廣東大型國際會議上的引人關注的人物,包括廣州申報國際花園城市,他也是陳述者之一,也是廣外大學子們喜愛的“靚仔教授”。對于同聲傳譯,他感觸最深的就是,是對腦力和體力的極限挑戰,一上場就必須遵循“每組兩至三人、每人10至15分鐘”的原則,輪流接替。一天下來人幾乎要累趴在地。
正因深諳同聲傳譯之道,在競爭中上任的仲偉合對未來的培養顯得并不擔心。同傳者需要什么?要短期記憶力非常強,快速記憶演講者的演講內容,牢記大量與翻譯內容相關的術語及平日積累的知識、語法、翻譯技巧等,這個怎么辦?無他,授之以法,然后苦練,日復一日,打牢基礎,學生將遭遇“魔鬼”般訓練那是肯定的,包括體能的訓練。另外,同傳需在知識方面什么都懂一點(know something of everything),要是個“通才”。這個又怎么辦呢?也無他,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是單一的語言翻譯,而是對文史哲、自然科學等領域都要有所涉獵。事實上,我國現在很多優秀的同傳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20多年前,北外開辦譯員培訓班(后來改辦成高級翻譯學院)時,是由聯合國出資,而前年,上外成立高級翻譯學院時,政府投入了2000萬元建基地,而這次廣外成立高級翻譯學院,雖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學院,但學校不敢掉心輕心,整合了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國際商務英語學院的重要師資力量,調整到高級翻譯學院,這群老師不僅年輕且能站在領域前沿,而且都已或正在承擔著省內、國內大型國際會議的同傳任務,是廣東的“寶貝”。怪不得新院長仲偉合對未來雄心勃勃。
同傳人才培養優中選優1年10個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翻譯人才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翻譯,一種是高級翻譯。現在已經有不少學校成立了翻譯學院,大多是培養普通翻譯。
而高級翻譯人才包括同聲傳譯定位于研究生層次,這群人可不是那么好找的,需要4年本科、具備了扎實的雙語基本功,托福成績在650分以上,雅思則在7分以上,同時還要掌握廣博的百科知識和口譯技能,再經過兩至三年的翻譯技能專業化訓練,才能夠邊聽、邊想、邊說,勝任高層次的口譯、筆譯任務及譯審,能擔任大型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還有就是高級別領導人的口譯工作。
廣外大所成立的高級翻譯學院正是定位于高級翻譯人才的培養,包括翻譯學研究博士研究生(籌)、翻譯學碩士研究生(含同聲傳譯)和“翻譯實務”專業雙學位本科生,也提供高層次職業翻譯人才培訓。
“同傳”作為研究生培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塊,不可能批量生產,而是按精英中的精英來定位,招生程序非常嚴格,每年只從錄取的研究生中挑選出10名培養對象,上外則是每年培養8個。今年9月,廣外第一批同傳人才就要進校開始學習了。
把小型國際會議開到學校來
徐真華對高級翻譯學院寄予很高期望。他說,現在在廣東幾乎每一天都有國際會議,每一天都需要同聲傳譯,他們已感受到了這種人才培養的緊迫感。
據徐真華透露,廣外大正在悄悄籌備數字化同聲傳譯實驗室,相關報告已上交有關部門,省領導對此非常關心,如報告能獲批準,廣外大將可以得到近千萬元的投入,以建設國際一流同聲傳譯實驗室。
千萬元的同聲傳譯數字實驗室是個什么樣呢?仲偉合讓我們憧憬了一下。他說,在這里學生可以隨時調出老師的教學程序,進行自我訓練和溫習;同時,還可以進行自我錄音,對照系統發音,即可完成自我測評。最棒的是,該實驗室還可以提供多語種同傳服務,把小型國際會議開到學校里來。
徐真華說,同傳人才實際上是用國際通用的語言,溝通東西方文化,待兩年后同聲傳譯人才陸續畢業,直接為廣東的大型國際會議服務,廣東會因同傳人才的濟濟而更富國際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