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打哈欠、閉目養神……這是昨天上午10時,記者在合肥一場大型招聘會現場看到的表情。據悉,當天舉辦的招聘會是省城今年五月以來最大的一場招聘會,6000個以上崗位虛位以待,但應聘者卻不多,令招聘單位有些意外。
上午9:30,一家餐飲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單位這次招聘56人,早晨8:30就到了招聘會現場,但到現在還沒有收到一張登記表,這讓他們感到十分意外。 “應該說我們的崗位還可以,但人太少了!我們只能將希望寄托在下一場招聘會了。 ”
有類似遭遇的招聘單位還有一些。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入春以來合肥舉辦的大型招聘會已經有數十場,像今天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可能與下雨有一定的關系。但與以往的招聘會相比,現在的招聘會入場人數每況愈下。
為何如此?省城一名應聘者告訴記者,他現在很少參加招聘會,除了因為收費外,最重要是在招聘會上受過傷,每次遞簡歷幾乎沒有什么回報,他說他身邊跳槽的同學和朋友,很少有人是通過招聘會找工作的。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現在招聘會面臨的現狀與現在的招聘會泛濫不無關系。現在的招聘會太多,但適用性很差,一些人甚至將招聘會當成斂財的工具,招而不聘,讓很多應聘者避而遠之。同時招聘會流于形式,被搞成了“形象工程”。
此外,現在的信息來源多,對招聘會也形成了一定的沖擊。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通過網絡應聘,通過電子郵件與招聘單位進行溝通,合適的面試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