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業公司資金流轉困難就愛裁員,那么裁減一名員工到底能省多少錢呢?其中一個人包括:工資、獎金、保險四金啥的。
實際上呢,你上班占據公司的主要是兩個大頭,工資是硬邦邦的一個,其他的就是配套了,那么就先來看看這個賬單:
硬性開支:你的薪水 x 1.5
其他開支:額外商業保險 -- 大概每月 150~250, 電腦:一臺筆記本4000,包含服務費 便宜的是50%,3年折舊完成,這樣算便宜的大概是6000/ 3 = 2000元,每年2000元,茶水、辦公用具開銷這些大概一個人年 1500左右。 座位費用 每平方米 1.2元/天,算你占5個平方米吧,怎么也要1.8w 一年。
實際上,要裁的多才能省下房租費和管理費;更重要的是,如果把一個項目的人都干掉,然后把這個項目干掉,可以省下項目費用,這個就很給力了。畢竟大公司肯定會開很多爛七八糟的沒用的項目。
踩一個,除了公司支出的工資比較實打實可以看到確實節省了,其余的可真是雜七雜八,這些能起到多少“效應”?
咱先貼一串實例看看:
惠普12年裁減27000人,節約30億-35億美元,人均11-12萬;
雅虎12年裁員2000人 節約3.75億美元,人均18萬;
沃爾沃12年裁員1000人,節約2.38億美元,人均23萬;
大摩13年裁減17000,節約30億美元,人均18萬;
聯想13年裁減1400人,節約1億美元,人均7.2萬。
國內的要低一些,看福利,一般在年工資的1.8-2.5倍左右
數據來看,工資支出依然大頭。。
然而,裁員總是公司解決內部問題的有效途徑嗎?咱們先來看看裁員的本質:
裁員與種地:其不知,裁員不是員工的問題,好比種地,多個人種地就多張嘴吃飯,但人類社會就這么強大起來了,你不能因為多個人吃飯就把他殺了說要節省糧食。人創造的價值大于他獲取的價值,反之人類就要滅亡了,鼓吹優化的就是扯屁,根本就是少數既得利益者為了保全或優化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動,就算你不裁,人力資源也會自由配置,只不過那時既得利益者就風光不再了。
裁員與收益分配:裁員并不是說就是要省掉多少錢,作為一個企業的一把手來說,想要的是能用相對低的成本帶來更高收益的人或物,所以裁員一定是覺得有一部分人消耗了成本,卻沒有帶來相應的收益才不得已而為之的。
對員工的警示
現在上班的大部分人都比較麻木,抱著一個崗位原地不動,從來不動腦子去想怎么用更少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用剩下的時間讓自己更充實一點,哪怕是多留給自己一些休息的時間也行,很多人都不會考慮這些,一份工作你讓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力求做的和你說的一模一樣。說句不好聽的話這樣的人和機器沒什么兩樣,如果人類都不動腦了那社會還怎么進步呢?其實對于企業來說,只要你能為我帶來更多更大的收益,你的那點工資我給你往死了漲對我來說都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