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號轉網,對于每一家運營商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和機會,而目前業界普遍認為移動通信一哥中國移動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有分析指出,就目前而言,中國移動在資費上已經不再具有優勢,而其他運營商的優惠資費會對這些用戶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因此,長時間以來用戶對中國移動高資費的不滿,將有可能在今年年底爆發。
8月電信攜號轉網達到了歷史最高,凈轉入6.8萬戶,移動最受傷,凈轉出4.8萬戶,聯通凈轉出2萬戶,中國電信成最大贏家,移動聯通的用戶紛紛攜號轉入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成最大贏家,凈轉入的用戶最多,而且逐月呈上升趨勢!而聯通也是凈轉出,中國移動的凈轉出用戶最多。這下移動可真的是要哭慘了,雖然移動是規模最大的一家,但是如果全面開放攜網轉號后,移動可能還會迎來大面積的用戶流失,這樣的沖擊力還是非常可怕的。不過改變一家獨大的失衡局面,對行業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這也體現出電信手機資費更有競爭力,很多人早就想離開移動轉網到其他運營商了。
那么,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要離開移動,想要攜號轉網來電信呢?
攜號轉網后,中國電信用戶集聚優勢明顯
盡管困難依然存在,但是國家推進攜號轉網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快。11月30日后,隨著攜號轉網的全面實行,以往電信運營商憑借手機號碼“劃地盤”的格局就會被打破,要想留住客戶,唯一的辦法就是更好的服務,更好的體驗以及更優惠的價格。
相對而言,中國電信的優勢在于寬帶服務體驗以及相對優勢的價格。
很早之前,中國電信早已經將家庭寬帶、手機套餐和有線電視綁定在一起,只要手機不欠費,那么有線電視免費看,家庭寬帶可以免費用,價格優勢明顯。
而寬帶業務一直都是中國電信的強項。盡管2018年,中國移動在有線寬帶用戶數量上實現了趕超,但是就服務體驗而言,中國電信的網速,日常維護仍然是中國移動無法比擬的。
當然,確保網絡質量的同時還不乏產品創新。例如,電信寬帶有專門的TV通道,看電視的同時不影響網絡,看電視、打游戲兩不耽誤。
而在移動流量領域,中國電信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例如中國移動套餐外流量都是0.29元/M,雖然中國移動也推出了很多套餐外流量包,但這些流量都是有限制,像月消費多少元才能購買這個流量包,而春節流量包則是10元10G,有時效性,僅7天。
但中國電信就不同,其公開表示,套餐流量不高于0.03元/M,相當于比中國移動便宜了將近10倍。另外,同樣是春節流量包,電信則是19元20G,就單G流量而言,比中國移動便宜,更何況,中國電信的19元20G,是月度流量包,有效期是30天。
而在通話費方面,中國移動的通話資費一般都是0.19元/分,最貴則是0.25元/分,最便宜的則是0.1元min,而中國電信最貴則是0.15元/min,最便宜則是0.1元/min,最主要的是,中國電信還公開表示,中國電信的通話資費不高于0.15元/min。
當然,中國移動資費較貴也是有原因的。在很多農村以及山區,中國電信都沒有4G信號,但中國移動就有,這是因為中國移動在農村以及偏遠山區搭建了超過20萬座4G基站。當然,在城鎮地區和絕大部分鄉鎮,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通話質量相差無幾。
布局5G通訊,中國電信拿下多個業內第一
未來,隨著5G技術的到來,布局5G通訊網絡,完善相關服務,對于三大運營商未來市場和用戶格局的劃分關系重大。
2018年6月26日,中國電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動大會上正式發布《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表示集團5G通訊服務優先選擇獨立組網。而在商用5G的投入時間上,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給出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在2020年前后。而隨著中國移動明確2019年實現商用5G運用,中國電信也正在加速推進。
事實上,中國電信在5G技術領域已經拿到了多個第一。如,2018年1月,中國電信發布了業界首個“5G網絡切片使能智能電網”產業報告;2018年6月中國電信MWCS期間展示了業界首個基于5G網絡和真實電力終端的智能電網切片演示。
近期,中國電信和華為完成合作,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5G網絡的電力切片測試,而這也意味著5G深入垂直行業應用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5月17日,在第50個世界電信日,中國電信對外宣布,計劃在上海建設近2萬個5G基站。目前,其已經完成全市的精準規劃,預計2019年底,將完成首輪5G基站建設,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上海中心城區和主要城鎮的5G移動網絡。
布局5G通訊之外,中國電信還與北汽集團合作,在5G及智能網聯、智慧物流、新零售、數據通信信息技術、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以業務與資本的雙線條共建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圈。
同時,中國電信還成立了5G創新中心,目的就是為了在5G應用的垂直領域上做足文章,積極探索包括智慧城市、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等全新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5G在垂直領域中的能動性,最大限度地釋放5G技術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