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青年
瘋狂在假面舞會
12月17日晚,長城假日酒店里的景象頗有些特別:高貴的伯爵夫人、俊俏的羅馬騎士、驃悍的加勒比海盜、鮮嫩的芭比娃娃同時出現,并相擁起舞!
這不是童話,只是上海中企人力資源咨詢公司舉行的一個假面舞會,那些造型各異的人,都由平日身著正裝的白領員工變身而來。在造型面具的掩蓋
下,每個職場人都毫無顧忌地“瘋狂”了一把。誰能想到,踏著水晶鞋恣意旋轉的“女王”正是平時讓人不敢靠近的經理呢?
扮成花仙子的李麗(化名)說,身在職場,總是以專業、理智的一面示人,而率性的一面不得不收藏起來。久而久之,巨大的壓力令她精神緊張,甚至對工作有些厭倦。在假面舞會上,雖然戴上了現實的“假面”,但卻除下了心里的“假面”,一下子放松多了,希望公司今后多舉辦此類活動。
“三部曲”調整心態
近日,某人力資源網站的一份調查報告稱,70%的職業人出現了工作倦怠。上海世華國際金融顧問有限公司資深顧問Jackie Moore認為,大面積職場倦怠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激烈的職場競爭使工作侵占了個人過多的時間。此外,付出與回報不平衡、工作業績沒得到肯定、不適應上司的管理風格、職業定位不準確也會導致工作激情減退。
專家認為,在出現工作倦怠的初期,調整自我可進行“三部曲”。首先全面盤點自己的職業目標,調整職業方向;接著積極展開社交,尋求朋友的幫助,參加各類社會活動;最后盡力平衡生活與工作的關系,合理分配兩者時間,使自己保持工作熱情。他特別建議白領們多找機會放下職場“假面”,做回生活中最真實的自己。和朋友一起去酒吧聚會、健身、參加上文所述的假面舞會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溫和渡過轉型期
工齡較短的職場人是產生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對從天之驕子到職場新人的角色轉變不適應。工作不到半年又回去考研的人是典型代表。
第二,對職場環境和壓力估計不足,一遇挫折便降低了對工作的興趣。
第三,采取“先就業再擇業”的策略,一開始就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第四,學校的職前教育不到位,對職業生涯發展認識淺薄。
對這些職場新人來說,可以用一些溫和的途徑渡過轉型期。比如記日記,把對工作的抱怨都寫下來,既宣泄了情感,還能幫助梳理思路;參加培訓,增強自己的職業技能,這樣當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可以自信地離去;還可以休假、旅游,讓自己停下來,靜一靜,收拾好心情再出發。
要從根本上解決工作倦怠的問題,三個層面都應努力。社會方面,規范職業咨詢服務市場,提高服務質量。高校方面,應建立職業引導機制,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培訓。企業方面,應更關心員工的心理需求,多舉辦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