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中國普通人可以做的生意,肯定是越來越少的。比不得30年前剛改革開放時,市場上一片空白,所有的生意都有機會。但現在,很多領域都被跑馬圈地了,特別是互聯網的到來,進一步加重了市場的壟斷程度,搞得大量市場空間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中國對生意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人口夠多、市場夠大,只要有心,總能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里找到一定的生意機會。
目前都有哪些人人都能參與、回報還不錯的生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幾個普通人選擇生意機會的原則。
1.順勢而為。就是一定要搞清楚當前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大潮流,跟隨這個趨勢和潮流走,千萬不要想著去做改變趨勢的事。切記,我們是普通人,能夠找準趨勢并投身其中,就已經非常成功了,我們不是喬布斯,做不出iPhone這種改變世界的大事。
2.門檻不能太高,但也不能沒有門檻。門檻太高,不是我們普通人玩得起的,動輒幾百上千萬甚至上億的投資,那種機會不適合我們,話說回來,真有這個實力了,完全可以開始享受人生了,還做什么生意啊。不過,也不能一點門檻沒有,一點投入都不帶,一點門檻都沒有的機會不是機會,是坑;一分錢不出的生意也不是生意了,那叫打工。大致來說,適合普通人的生意機會,投資額度在5-50萬之間,過高過低都不合適。
3.最后一定要記住,我們就是在做個生意而已,千萬別把這事給理解成“創業”,做生意賺的是當下的錢,而創業則是賺的未來10年或者是20年的錢,沒有足夠風險承擔能力的普通人最好不要去碰,否則很容易掉進去就爬不出來。在全民創業的熱潮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一定要記住,我們就是為了做點生意,將本求利,賺錢養家,就這么簡單。
按照這三項原則,我們能挑出哪些生意機會呢?
1.5G新基建
當前最大的產業趨勢莫過于5G。對于普通人來說,5G高高在上,根本觸摸不到門檻,但事實上,在5G里有很多細分領域其實是普通人可參與的,比如說5G新基建。
所謂新基建,是指針對5G特性而打造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不同于4G,5G對基站和節點一是要求數量多,大約是4G的數十倍,二是要求密度大,不同節點之間距離要近。由于5G基站密度的增大,相應的其他5G基礎設施節點也在往小型化、低成本化、更加貼近用戶、更大規模化的趨勢發展,比如現在很火熱的用于給5G用戶提供高清視頻分發技術的CDN節點,正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這就給普通人留下了參與5G基建項目的機會。
今年才推出的小融盒子是目前市面上表現的比較好的5G新基建項目。這個項目其實就是讓全民來參與5G節點的建設部署工程,參與方法很簡單,購買小融盒子,接上寬帶,就行了,每臺盒子每天會自動產生收入,目前收益水平大約是單臺2元/天。不要小看這個數字,換算成月收益和年收益是相當可觀的,如果盒子規模再上去,就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了。比如國內有很多萬臺規模以上的小融盒子礦場,每個月收入在60-90萬區間,個別優秀的可以突破百萬級別。
當然萬臺規模的投入太大,對于普通人來說難以承受,不過若是建設一個千臺規模的礦場,就只需投入40-50萬的樣子,并不是很高,如果數人合資建設,則門檻更低,完全在普通人的能力范圍之內。而千臺規模的礦場,月收入則在6-9萬,三個季度即可收回成本,
如果連千臺規模都覺費勁,也可嘗試下百臺、數十臺,百臺投入不過4、5萬,單月收入大幾千,相當于做了一份兼職,對普通人來說,算是很不錯的收入來源。
2.小餐飲
小餐飲會是近幾年一個大的生意機會,首先它符合社會發展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成熟,目前國內經濟重心,正在從制造業往服務業發展,這個是大前提,未來一定是服務業提供最多的就業機會。而在服務業這個范疇內,最主要的又是餐飲服務,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條原則“順勢而為”。
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大型、連鎖的餐飲機構并不是好選擇。比如說火鍋店,雖然這個品類占據了餐飲市場最大的份額,達到13.7%,但火鍋投資極大,單店投資動輒數百萬,光裝修就要花上上百萬,不是普通人支應得動的。而且大型餐飲對運營管理水平要求極高,成本控制、品質控制、服務流程控制、供應鏈管理都是難度極高的工作,且缺一不可,這也不是普通人所能勝任的。
真正的機會在小餐飲業態,其特征是規模小、菜品單一、人手要求少,比如近年來特別流行的“一人食”餐廳,就是此類典型。這種“一人食”文化最早來自于國外,比如日本的知名拉面連鎖品牌“一蘭拉面”,就專門設有帶格擋的的餐桌,讓獨自進店的客人自在用餐。而在中國,如想置辦一個“基礎款”一人食餐飲店,往往投入并不高,基本在10萬以內能夠搞定;菜品極少,往往錨定一個固定品類,甚至只有一種菜品;人手要求不高,夫妻兩人甚至是一個人也能照顧得過來。不過對口味要求很高,一定要有過人之處,而且日常打理也較為辛苦,所以適合具備一定美食功力且能吃苦的人士。現在國內有很多一人食餐廳的加盟店,提供統一的門店管理培訓甚至還手把手傳授門店營銷推廣技能,幫助想做這門生意的人們有效降低了門檻。
3.社區便利店
提起便利店,可能很多人會不屑一顧:“不就是小賣部么,能有多賺錢?”這么想可就錯了,事實上,扎根于社區的便利店是一門非常適合普通人參與的生意,只要你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去服務。
根據當前的行業現狀,一般水平的社區便利店,日營業流水應該在5000元左右,如果地段選得好,經營上又沒有重大失誤的話,這個數字還能漲到1萬以上。低于3000元,就說明有問題,應該考慮整改甚至是關店了。
便利店的毛利率較高,商品毛利普遍在30%以上,只有香煙例外,毛利率多為12%。如果是加工食品,如便當、水果盤之類的,毛利更是可高達60-70%。所以不要小看日流水5000的便利店,這意味著它每天的毛利有1500左右,一個月就是4萬5,扣除房租水電、人工及損耗,估計凈利潤在2萬-2萬5的區間。
所以就普通人而言,便利店是非常值得一試的一門生意。目前這個行業的生態也比較成熟了,有專門做供應鏈、做客情管理的公司,你所需要做的,只是找到一個門面,然后盡可能熱情地服務顧客就行。不要被那些連鎖便利店所嚇到,它們雖然在采購供應上比較先進,但也需要面對很多額外成本,并沒有什么競爭優勢。
只是這門生意對門面地段的依賴極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開業之前,需要特別注重門店的選址問題。
4.垃圾分類服務
近期關于上海垃圾分類的段子是層出不窮,但在調侃之余,你可有想過,這里頭其實蘊藏著不小的商機?
這就是垃圾分類、代扔服務。這種服務幫客戶對垃圾進行精準分類,并準確扔放,按次或按月收取一定費用,一般為每月百元上下。
當前的垃圾分類規則復雜,一般人很難能做到完全正確,免不了要被罰款。此外不少垃圾收集點還有時間要求,過時就不收,這也讓很多上班族頭疼。與其因分類不正確被罰款,還不如花點小錢買個省心。費用又不貴,一個月不過是兩包煙錢而已。這就決定了代分類服務普遍存在價值。
可別小看這門生意,一個小區動輒數千戶人家,市場空間不小。以每戶每月100元計算,一千戶一個月就是10萬,而服務一千戶居民,4-6名工人足以,其中存在不錯的盈利空間。而且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品,還能作為廢品銷售獲利,整體算下來收入規模相當可觀。這門生意還有不錯的前景,比如能不能從一家一家的服務模式,轉變為面向整個小區的打包服務?甚至是由政府出面購買的公共服務?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特別重要的是,目前這個行業剛剛冒頭,從全國范圍來看推行垃圾分類又是勢在必行,就算現在沒有實現該項政策的城市,未來一兩年內也將陸續展開,此時進入可謂正當其時。
上述的生意機會,只是簡單舉例,類似的肯定還有很多,只是看你是否能夠發現并加以把握了。正如馬云所言,現在普通人想做生意確實不容易,但做生意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不管在哪個個時代,有心的生意人都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