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萬眾期待的3G終于粉墨登場了,筆者也在5·17前進行了一次規模盛大的3G體驗之旅,作為參與其中的一員,感受還是頗多的。其中最直接的就是3G帶來的快感非同一般,無論哪種制式,在網絡信號完善的情況下能夠提供的無線上網體驗都遠非2G或者是2.5G可以相比,絕對能夠滿足普通大眾的日常上網需求,就算是日理萬機的商務人士恐怕也無法對速度問題提出太多的挑剔。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3G市場的發展已經徹底成熟,恰恰相反,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原因具體有二:第一當然是最近議論紛紛的資費問題,不論是按時長還是按流量,目前三大運營商的定價都偏高,這里面固然存在建設成本的考慮,但更多的還是3G技術所使用的無線頻譜資源有限的“硬傷”所致,這個并非哪家運營商的3G技術所能克服的。所以,這里明白地告訴大家,妄想3G上馬后就拋開固定寬帶,沒日沒夜地用無線BT下載的朋友們,就死了這條心吧!且不論未來運營商競爭會不會催化出低價包月不限流量、不限時長的資費套餐,光是無線頻譜的資源限制就決定了,用的人一多這3G速度自然就會下降。在這方面,3G還是無法徹底替代固定寬帶,它注定了只能是寬帶上網時代的一種有效補充手段,絕非首選。
第二才是最讓我擔心的問題,那就是3G網絡已經準備好了,但是3G應用似乎還沒有跟上。這里要說的是那些能夠充分發揮3G網絡特色的針對性應用。從目前應用層面來看,3G的出現基本上還只是對既有的2G、2.5G應用起到了增速作用,例如不少已經在用戶中普及了手機WAP上網、手機證券、無線音樂下載等仍然是3G應用推廣的主體。雖然針對行業市場,一些具備3G特色的應用已經開始出現,比方說無線視頻監控、視頻采集等,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如今的3G仍然存在應用缺乏的大問題。可能有人會說,視頻通話不是3G的標志性功能嗎?情況的確如此,但是從全球已經推出3G的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情況來看,視頻通話卻并不是最受人們歡迎的應用,不僅如此,一些原本在業界預計中將會走紅的手機網游、手機搜索等也并沒有獲得市場很大的青睞。
手機上有的應用,電腦上都有,而且還更好用;互聯網上能搞定的,手機上卻未必行,因為手機的屏幕尺寸、輸入方式等多方面都有限制。這種應用層面上的差距在3G時代更加顯得突出,網絡變快了,但是終端卻不支持新的應用模式。那要怎么辦呢?這一方面需要手機終端廠商努力,強化手機功能并且提升其對互聯網應用的兼容性,蘋果iPhone的大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另一方面則需要運營商做功夫,牽手內容應用商和終端廠商加快創新的步伐,就算不能完全原創,但是至少也要把互聯網上最熱門的應用盡快搬到手機平臺上來吧!
此外,運營商還要打開合作思路,在手機終端廠商之外,將PC廠商納入聯盟陣營,以終端的多元化來彌補應用的不足。目前,各大運營商搞得熱火朝天的3G定制上網本就是一個好的開端,但不應該只限于此,針對超低電壓處理器筆記本、MID(移動互聯網便攜設備)、具備無線對戰功能的便攜式游戲機,運營商都可以展開合作嘗試,從而為3G應用帶來更多的新意。
目前在3G服務的應用開發人才還較短缺,培養更多好的應用和終端開發人才,3G的優勢才能真正體現出來,反過來又會促進這部分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