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逛了多場招聘會后,發現企業招聘方式五花八門
“寫讀后感”、“講笑話”、“現場簽約”、“招聘會群面”……隨著高校招聘會的召開和各種校園宣講活動的開展,記者發現,企業招聘方式也呈現多元化,大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勢。
見聞一:撰寫讀后感
在國有四大銀行專場招聘會上,建行云浮分行副行長黃官楨海選人才棋高一著,他把應聘者按生源地分成兩排,來自云浮本地的大學生成為首選。在接下來的筆試環節,他選了兩篇短文,讓面試者在一個鐘內寫出一篇讀后感,這種突擊面試可以考察應聘者的三種素質:習慣、效率和才華。
見聞二:招聘會小組面試
一般招聘會都是“一對一”面試,小組面試只出現在第二輪面試中。而在中山大學舉行的本科生專場招聘會上,國信證券佛山市某營業部卻在首次面試時采用小組面試的方式,五個大學生圍坐一圈,共同探討一個問題。據了解,該營業部提供了數十個營銷類和投資分析類崗位。
見聞三:你站我也站
你聽說過HR站著面試嗎?在中山大學舉行的本科生專場招聘會上,一家來自深圳的銀行獨辟蹊徑,HR和畢業生雙雙站著面試。而在華工舉行的理工類招聘會上,某奢侈品公司的三位面試官也是站著面試每一位學生,攤位后的凳子成了虛設,這種不拘一格的招人方式為哪般?面試官回答說是“站著面試是以示尊重”。
見聞四:現場簽約
在廣工舉行的招聘會上,茂名某礦業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親自出馬,了解完學生的基本情況后,對合意的學生提供現場簽約。由于出乎多數被錄者意料之外,僅有一人當場簽約,其他人都暫時答應下來,回去考慮一下。近年來招聘會上現場簽約的案例逐漸增多,尤其是師范類和農村支教類招聘會,不少學校拿著公章過來,只等應聘者簽字。
見聞五:跨專業應聘
學英語的,從事金屬礦產品的工作;學日語的,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學法律的,結果就業與法律沾不上半點邊兒。在招聘會現場,許多企業招人對專業不拘一格。
吳同學是廣州大學法學院的畢業生,在校4年的學生記者經歷,讓他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畢業后,他沒有從事與法學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據了解,法學專業的就業去向主要有三種,一是律師,二是公司法務,三是公務員及其他。“如果畢業生想當律師,最好先不要當律師,到其他行業積累幾年,這樣對從事律師是有好處的。”
見聞六:模擬面試練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