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曾在演講時,問過一個問題:“請問,你們開車進了加油站以后,最想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呢?”現場超過一半的人答道:“開車進加油站還能干什么呢?當然是加油!”另外一半人,從李嘉誠略顯失望的眼神里看出,這顯然不是正確的答案。于是,他們又補充了很多答案,如“休息一下”、“買吃的”、“喝水”、“抽煙”、“上廁所”、“打電話”等許多答案,甚至有人連“風水和黃歷”都替李嘉誠想到了。這時李嘉誠做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表情,然后他繞著彎子說道:如果今天在場的人數足夠多,我想,一定有人能告訴我正確答案,“開車進了加油站的人,他最想做的事情是——早一點離開加油站,以繼續他的旅程,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閑!币姶蠹颐H徊唤,李嘉誠又解釋說,“每個人做事都會有具體目的,而這個目的又應該是從屬于一個遠大目標。 李嘉誠旗下的研究機構曾經在香港大學做過一項跟蹤調查。最初,研究人員向參與調查的100名學生,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有目標嗎?”對于這個問題,只有10個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然后,研究人員又問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有目標,請你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這次,總共只有4個學生寫出了問題的答案。20年后,當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被調查的學生時發現,當年白紙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的4個人,他們無論從事業發展還是生活水平上說,都遠遠超過了另外96個沒有目標的同齡人,這4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其余96人的財富總和!這項研究表明,這4個人之所以有明確的目標,是因為他們有先見之明,或者說他們有“眼光”。因為人活著,第一要緊的事情就是要有眼光。有眼光,工作就會充滿機會,生命就會豐富多彩。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有人抱怨:“這日子過得真沒意思”,那就說明他們已經失去了眼光。至于,那96個沒有把人生目標寫在紙上的人,他們的一生都在干些什么呢?答案是:“這些人忙忙碌碌,一輩子都在直接地或間接地、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幫助那4個有眼光的人實現他們的奮斗目標。” 關于財富眼光,《莊子》中提到過一樁買賣。宋國有一家庭作坊,世代以漂絲為業,為了能在冬天作業,這個作坊發明了一種“秘制凍瘡膏”。盡管他們世時代代勤奮工作,但他們卻收入菲薄,生活貧困。一位魯國的客商知道“秘制凍瘡膏”以后,他向作坊提出了一個不可能被拒絕的收購條件,以100兩黃金買下整個作坊以及“秘制凍瘡膏”的配方。當天晚上,宋人作坊聚族而議,他們說:“我們祖祖輩輩以漂洗絲絮為生,收入少、生活苦,如果我們將作坊和配方一起出售,立刻就能獲得大筆金錢,有錢之后再開一家更大的作坊,何樂而不為?于是,宋人家族全體同意把作坊和配方一起賣給客商。魯國商人得到配方以后,連夜趕赴吳國,他對吳王說,”今后吳國將士在寒冬臘月打仗,再也不用為天冷凍手,抓不牢兵器而犯難了“。不久,越國大兵壓境,吳國告急,此時正值隆冬,吳越兩軍又是進行水戰。由于吳國將士涂抹了秘制凍瘡膏,戰斗力大為提高,因而大勝越軍。吳王大喜,立刻決定對魯國商人封疆裂土,賞黃金萬兩。這是古代中國商人的財富眼光。同樣是擁有秘制凍瘡膏,宋國人只能世世代代用它來漂洗蠶絲,結果貧困交加;因為他們并不知道凍瘡膏的價值,相當于抱著金飯碗討飯吃。魯國商人如果僅僅是拿凍瘡膏來滿足市場的需要,他極有可能壟斷市場,取得10倍的利潤;可是這位有”眼光“的商人,他卻懂得”看人、看事、看時“,他看到了宋人手里有一個不起眼的東西,而這不起眼的東西在吳王的眼中卻是”無價之寶“,于是他”雪中送炭“獻于吳王,解吳國于危難之時;此后,他的秘制凍瘡膏因為被”國王專用“而身價百倍,最終這位魯國商人在得到金錢和美譽后,又為我們留下了精彩的案例。由此可見,同樣一個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對象不同,其結果也會大大不同。 李嘉誠財富眼光與二個人有關:第一位是中國古代最懂得賺錢的商圣范蠡,第二位是美國最偉大的“印刷工人”本杰明?富蘭克林。范蠡是《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記的第一人,他曾拜計然為師,研習治國方略,博學多才,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他有謀略,有系統化的經濟思維,他的經濟智慧為他贏得巨大的財富。 范蠡所運用的“積著之理”是研究商品過;蚨倘钡那闆r,說出物價漲跌的道理;道出了貨物和現金流的周轉,要如同流水那樣生生不息。范蠡所運用的“計然之策”是從物質世界出發,探索經濟活動水平起落波動的根據;其“待乏”原則則闡明了如何預計需求變化并作出反應。他主張:“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強調人們不僅要尊重客觀規律,而且還要把握客觀規律,運用在變化萬千的經濟活動之中。 計然,春秋時期越國經濟學家。他曾南游于越,范蠡之師,貨物增值論是他們的研究成果之一。計然認為,一個合格的商人,要了解貨物的生產季節與社會需求的關系,才算得上買賣人。季節與需求的關系明了,天下貨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夠看清楚。按照五行的說法,歲星處于金位,是豐年;處于水位,是荒年;處于木位,有饑荒;處于火位,是旱年。旱年則預造船只,水年則預造車輛,這是適應市場變化的一個經營法則。在農業生產方面,是6年豐收,6年干旱,12年有一次大饑荒。而掌握這種年歲豐欠的循環知識,就可預測五谷及其它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可以利用它使國家財政豐裕,使個人發財致富。比如農人出售自產的谷子,如果每斤價格只有20錢,農人就要吃虧;如果每斤賣到90錢,商人就要吃虧;要是商人吃虧了,錢財就不會流到社會;如果農人吃虧了,田地就會荒蕪。因此,谷價最高不得超過80錢,最低不得少于30錢,這樣農人、商人才會雙雙有利。除此之外,計然還認為,要在商業領域里保持長盛不敗,關鍵要善于“用智”。意思是,囤積發財的關鍵在于務求把貨物賣光和決不貸款,經商的基本法則是,貨物必須完好,不積壓商品,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容易腐爛的貨物和食品不要長期貯存,不要囤積貨物企圖抬價。考察某種商品是有余還是不足,就可以預知它的貴賤。價格上揚到了極限就會下跌,下跌到極限又會上揚。因此,價格上揚時就要像對待糞土一樣及時出售,當價格下跌時就要如同珍愛珠玉一樣及時收購。應該使資金貨物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通。計然之策揭示了商業運作的最為基本的規律,這些策略亦成為李嘉誠洞悉金融及房地產市場的工具。 此外,計然的選才思路也給李嘉誠很大啟發:“選賢實士,各有一等。遠使以難,以效其誠;內告以匿,以知其信;與之論事,以觀其智;飲之以酒,以視其亂;指之以使,以察其能;示之以色,以別其態。五色以設,士盡其實,人竭其智。知其智,則君臣何憂?” 范蠡有一句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說盡了當時社會制度的缺憾,大家都忘不了他這句話。范蠡助勾賤復國后,又看透時局,離越赴齊,變名更姓為夷子皮。他與兒子們耕作于海邊,由于經營有方,沒有多久,產業竟然達數十萬錢。齊國人,見范蠡賢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卻相信“久受尊名,終不是什么好事”,他散其家財,分給親友鄉鄰,然后懷帶少數財物,離開齊到了陶并定居下來,再次變易姓名,自稱為陶朱公。他繼續從商,每日買賤賣貴,沒過多久,又積聚財富巨萬,成了富翁。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遷徙,皆有英名。范蠡一生沒有日記,沒有回憶錄;只有他行動的記錄,故無法分析他的心態。他歷盡艱辛協助勾踐復國,又看透勾踐不仁不義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卻又害怕制度;他雄才偉略,但又厭倦社會的爭辯和無理;他成就偉大,卻又深刻體會到世間上最強、最有殺傷力的情緒是嫉妒,范蠡只能消極地一走了之。 李嘉誠的另一偶像是美國的偉人本杰明?富蘭克林。他墓碑上只簡單刻上“富蘭克林,印刷工人”幾個字。他是個哲學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學家、商家,發明家和音樂家,聞名于世,像他這樣在各方面都展現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見的。富蘭克林,1706年生于波士頓,家境清貧,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一直努力彌補這一遺憾,完全是靠自學獲得了廣泛的知識。他12歲當印刷學徒,1730年接辦賓州公報,他著作的《可憐李察的日記》一紙風行,成為除圣經外最暢銷的書,他為政府印刷紙幣,實業上獲得了很大成功。富蘭克林不單有超越年齡的智慧,更對別人關心,有健全的思維,他對公共事業的熱心和能力,更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富蘭克林曾經立下志愿,凡是對公眾有益的事情,不管多困難,他都要努力承擔。自1748年始,他開展了不同的公共項目,包括建立圖書館、學校、醫院等。做好事、做好人是驅動富蘭克林終生的核心思想,他極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于社會,有用于社會,身體力行為后人謀取幸福。 他名成利就后,從未忘記幫助年輕人找到自己增值的方法,在“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的文章內,他的名句“時間就金錢,信用就金錢”,將時間和誠信作為錢能生錢可量化的投資;在“財富之路”一文內,富蘭克林清楚簡單地說明,勤奮、小心、儉樸、穩健是致富之核心態度。勤奮為他帶來財富,儉樸讓他保存產業。富蘭克林有十三個人生信條:“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都是年輕人的座佑銘。他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曾出使法國,贏得法國對美國的同情與支持。獨立后,制憲會議一開始,富蘭克林更表現出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雖然他是眾望所歸,但卻提名華盛頓將軍當總統。富蘭克林堅持留給制憲會議的絕非是名譽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愛國精神。1790年,這位為教育、科學和公務獻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靜地與世長辭。他獲得了很高的榮譽,美國人民稱他為“偉大的公民”,歷代世人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人類歷史豐碑上永遠會銘刻富蘭克林的名字。 范蠡和富蘭克林,兩個不同的人,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說好像互不相干。然而,范蠡改變自己而遷就社會,而富蘭克林則推動社會的變遷。在李嘉誠看來,他們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扮演過相同的角色,但他們設定人生的坐標卻完全不同,范蠡只想過他自己的日子,富蘭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獻精神建立未來的社會。就如他們從商所得,雖然一樣毫不吝嗇饋贈給別人,但方法和成果有天淵之別;范蠡將銀兩贈給鄰居,富蘭克林卻將財富用于建造社會能力,培養年輕一代更有遠見、更有能力、更有動力和沖勁。有能力的人可以為社會服務,有奉獻精神的人才可以帶動社會進步。 李嘉誠說:“今天,作為商人要懂得比較歷史,觀察現在和夢想未來。從商的人,應更積極、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會,才可以為穩定、自由的原則賦予真正的意義。雖然沒有人要求我們,我們自己要愿意發揮我們的智慧和勇氣,為自己、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和機會,大家可以各適其適!痹苑N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在李嘉誠看來,這些話不僅適用于個人也適用于國家。于是,李嘉誠的第三個兒子誕生,他說:“基金會就是我第三個兒子,不僅我愛他,我的兒子愛他,我的孫兒也將愛他。過去六十多年的工作,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我希望,我的財富能有系統地發揮作用,實現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為我們心愛的民族和人類創造繁榮和幸福!